首页 资料分类 用户榜 | 积分说明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分析


资料星级: 资料格式:doc
上 传 者:gys1196 下载次数:5
上传时间:2010-08-17 11:35:46

5分
409KB
推荐本资料到: 开心网 人人 豆瓣 新浪
收藏  举报  
  发送给好友

  详细介绍: 发表评论   
本文讨论了与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有关的4个问题。(1)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段和垂向构造分层的特征:纵向上由南至北可分为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和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三个带;横向上,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从西至东按横向调节带分为5个段,构造特征表现为反冲断层从不发育到向南反冲的位移逐渐增大、反冲断层所滑脱的层位亦逐渐加深;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红车断裂为界划分为西段和东段,西段构造运动弱,构造变形具双层结构;东段构造运动较强,发育大型冲向后陆的反向逆冲断层,构造变形多具有3层结构。(2)逆冲断层-褶皱类型按其形成机制分为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及基底卷入-滑脱混合型冲断-褶皱3大类,其中,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的特征是褶皱作用发生在逆冲断裂之前,而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冲断和褶皱同时或冲断层先于褶皱形成为特征。(3)本区存在横向和纵向传递带。横向调节带一般分布于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纵向传递带分布于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逆冲断层系斜列分布和位移纵向斜列传递为特征。(4)褶皱-冲断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有: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末和晚侏罗世末发生的构造变形以及古近系、下白垩统和下-中侏罗统发育的三套异常高压泥岩层相关的滑脱作用。
  该用户还有这些资料: 更多   

EPS+image2.0+培训教程

EPS之RIattenu

复杂区三维折射静校正技术与应用效果

食品安全

EPT软件培训-EPimage

EPT软件模块培训教材_虚拟井构建

EPT软件模块培训教材_协同建模

EPT软件模块培训教材_流体替代和AV...

EPT软件模块培训教材_地震属性 交会...


 
  其他相关资料: 更多   

201310弹性波Kirchhoff叠...

201306FPGA与GPU并行计算分...

201105角度域弹性波Kirchho...

200806-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辫状河沉积模式探_省略...

坳陷湖盆斜坡带辫状河砂体分布与有_省略...

合肥盆地油气地质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构造耦合

粒度分析C-M图

勘探用遇水膨胀密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