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石化 “解约门”一辩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1-29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关注度:0]
摘要:   持续多日的解约门再次将中石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中央媒体严厉批评这不是负责任的大企业的做法、将形成极为负面的示范效应,也将给今年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不良影响。昨日下午,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回应称,这800多名应届毕业生是中石化部分...

  持续多日的“解约门”再次将中石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中央媒体严厉批评“这不是负责任的大企业的做法”、“将形成极为负面的示范效应,也将给今年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不良影响。”昨日下午,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回应称,这800多名应届毕业生是中石化部分直属二级单位违规招聘,没有通过公司招聘流程,属于违规行为,目前已经按照协议不同的约定分别进行了违约赔偿。

 

  长期以来,关于中石化的批评声音不绝于耳,诸如“油价只升不降”、“加油站里卖茅台(600519,股吧)”、 “天价吊灯天价酒”……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方面中石化有“丑闻惯性”,另一方面公众和媒体也都有“批评惯性”。因此,中石化因“解约门”再遭口诛笔伐其实在所难免。而且,从中石化的回应来看,此次“解约门”完全是由其自身原因造成的,800多名应届毕业生完全无辜,虽然从法律层面上双方达成了违约赔偿,但中石化在道德层面上完全没有正义性,理应接受舆论批评,并没有什么委屈可言。

 

  但中石化的做法虽不正义,却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从市场机制的角度讲,中石化可以说完全无错,双方既可按照就业协议签约,也可依此解约,中石化已按约进行了赔偿,并建议学生们参加中石化的网上统一招聘。从招聘公平的角度看,中石化收回二级单位的自主招聘权,并采取“网上注册报名、统一选拔考试”的方法,可以确保所有应届毕业生均有同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防范内部职工子女的“关系招聘”或不正当招聘。从管理改革的角度看,二级单位招聘往往只顾自身利益,缺乏整体效益考虑,常常造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结果,而其“先斩后奏式”招聘做法更是严重违规。所以,中石化基于全盘考虑的“先解约后统一招聘”的方法完全有必要。

 

  中石化不惜与800多名毕业生解约,不仅是为了实现全国统一招聘,更是为了减少进人数量。目前,中石化拥有超过106万名员工,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均利润远远低于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石油企业,而且受到炼油亏损的影响,中石化近两年经济效益有所下滑。而自傅成玉担任中石化董事长以来,他一直奉行“用更少的人,创造更高的效率”。在刚刚过去的中石化2012年度会议上,傅成玉更是明确提出要把工作重心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要严格控制中石化用工总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从一定意义上说,中石化“解约门”是一场不完美的改革,最终指向是企业减员增效。在此过程中,800多名被解约毕业生的利益明显受损,但他们还保有通过统一招聘签约的机会。而实际上,利益损失更大、反对声音更多的恰是中石化内部员工,因为“新的招聘政策打了"关系户"一个措手不及”,事实上剥夺了大量的“世袭”机会。据媒体报道,过去中石化各个二级单位均采取自主招聘的方式,并且多采取职工子女优先引进的政策。

 

  说到底,这是一场中石化内部的“自我革命”,不足之处就在于“违规招聘、赔偿解约”。但从长远来看,“解约门”何尝不是一种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更多毕业生负责的进步之举?因而,笔者虽也有“批评惯性”,但还是愿为中石化“解约门”一辩。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中石化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