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7·16爆炸事故隐情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08-0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7月26日,在大连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说:经过160多个小时的工作,目前716事件造成的大连港附近水域原油污染海上清污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油污源于一场大火。   7月16日18时2...

  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称,仅金石滩一处,当地一万多家海产养殖户的贝类水产都已经遭受污染。其中一家养殖户近400亩的贝类养殖场由于石油入侵,其中部分贝类已经死亡,而在事故发生后的6天内,贝类价格的批发价格也已经下跌了15%。

  实际上,无论是油污清理还是旅游业的影响都是短暂的,但泄漏原油事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则长远得多。马军表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石油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周围的生态环境需要一个长期的恢复,美国的阿拉斯加漏油事故已经20多年,至今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也表示,这次事故给大连污染海域造成的生态危害,“可能持续10年左右。”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

  谁之过

  漏油事件发生后第二天,大连市政府通报称,“事故原因目前已初步查明,为一艘30万吨级油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发生操作不当导致油轮泄油而引发的爆炸,目前船上27名船员已全部安全转移。”

  然而,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不仅早在事故发生前5个小时已经停止卸油,各种阀门均已关闭,并且停止卸油时有中方的人员在场。

  大连市政府通报中的“宇宙宝石”号油轮,到了7月20日00:50接到大连港口当局的港口清理后离开大连港。上述人士表示,并不认为中国政府会让公司对于爆炸事件负责,而且中国政府亦没有对新加坡方面提交的报告提出异议。

  安监总局的通告中没有提及新加坡方面的责任。该通告称,此次事故包括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等。

  最终的责任方被锁定为中石油、辉盛达公司以及祥诚商检。记者在脱硫剂生产企业辉盛达的网站上看到,原油脱硫剂甚至是中石油2001年科技攻关项目,由石油大学(华东)和辉盛达共同完成。据记者了解,通过注入脱硫剂脱硫并非国际上通用做法,实为一个省钱省步骤的捷径。

  安监局的报告中提到:“接卸油过程环节多、涉及单位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安全事故。有关单位要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

  如果最终的主要责任被认定为两家受托方,那么这两家受托方毫无疑问将面临重大的事故赔偿。

  记者多方调查后发现,辉盛达公司的前身为大港辉达工贸有限公司,地址在大港采油四厂液化气站附近的一个福利厂院内,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原来的大港辉达工贸是一个商铺,注册资金50万元。做的生意就是倒买倒卖,当地人俗称“骑驴”。

  2003年,大港辉达的老板张海军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即辉盛达公司,注册资本金8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了稳定剂、助辛剂、活化剂、降凝剂的制造、销售等,辉盛达的注册地点仍是大港油田二号院原四厂液化气站。在辉盛达公司的网站上,公司地点亦写明大港油田二号院街。

  然而蹊跷的是,记者遍寻了大港油田二号院街及周边,均没有发现辉盛达公司的存在,亦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但公司的电话号码归属地确实又在大港油田。

  当地居民猜测,辉盛达可能为一家藏身于居民楼内的小公司,生产场地可能在其他地方。另外,辉盛达公司网站上公布的外地办事处的电话均系他用。根据公开资料,辉盛达公司的固定资产为570万元。

  曾有辉盛达公司工作人员面对媒体时,对公司是否生产原油脱硫剂语焉不详,并称此事在核查中,公司会配合调查, “是否有责任”最后会水落石出,“有事总会查出有事,没事的到最后也会没事的”。

  而负责现场作业的祥诚商检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金285万元,为内资公司,经营范围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及其相关的咨询服务,似乎并不包括相关工程的现场作业。

  知情人士称,这是一家轻资产公司。

  在整个事件之中,使用脱硫剂脱硫的创意者是中石油,而且中石油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也很有可能负有责任。另外中石油委托的辉盛达公司实力堪忧,且辉盛达又将现场作业分包给了一个做商品检验的公司,这种做法也没被中石油禁止。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大连新港新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环评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便指出,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主要是海上溢油、后方油罐和码头平台火灾爆炸、管道溢油。

  火是油港大忌。报告指出,可能发生的最大事故为码头前沿装卸区和后方油罐区发生的火灾和爆炸。环评单位通过计算估计出,该区域油罐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为0.0087次/年,即大约100年发生一次爆炸。尽管概率不高,环评单位依然认为,“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降低油码头和油罐区的火灾爆炸损失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大连 输油管 石油爆炸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