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海外“吃一堑长一智”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11-01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关注度:0]
摘要: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政治首都,位于西澳的珀斯(Perth)则被称为矿业之都(此处聚集着无数的矿业和能源公司),但统治澳大利亚的可能是墨尔本因为此处才是澳大利亚矿业资本的大本营,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的总部即...

  “最重要的是储量”

  在李锦红看来,澳大利亚并不封闭,亦不特别排斥中国国有资本,了解国外规则是中国企业的必修课

  财新-《新世纪》:在考虑项目时,比较看重这个项目的什么呢?是产量?还是别的?

  李锦红:作为石油行业,最看重的、最基本的是储量。

  财新-《新世纪》:有的企业偏爱有一定稳定产量的项目,中石化有没有具体要求?有一种说法,投资有稳定产量的项目,更容易获得政府批准。

  李锦红:我们对这个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作为一个公司会有正常的组合,在产的、勘探的占多少比例,这是在全球进行平衡的。

  石油行业的生命力在于勘探区块,现成的油田是很贵的,卖家也会算账。通过自己的勘探发现新区块才是核心,这是最大的利润空间所在。收购现有的整装油田,利润是有限的。

  财新-《新世纪》:作为刚刚开始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如何去跟当地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建立比较好的联系和关系?

  李锦红:这是整个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现在中国企业在海外离国际水平还差得很远,交学费是一定的。中国人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样能在吃一堑之后还能长这一智,我们要避免的是吃一堑之后再吃一个。

  我觉得有一点很有必要,是有一个好的心态。缺乏经验在短期之内是没有办法弥补的,但是心态和思路一定要端正,就是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这是特别容易存在的两个极端。

  还有就是,国企在人才储备上和国际化公司有很大的“gap”(差距),容易不自信,有一些该积极争取的东西也许没能去争取,有一些不该让的地方可能也就让了。这些早期虽然不可避免,但是还是应该学会避免。

  当然,中国企业也得了解外国市场的规则,不能非得坚持自己的行事方式,那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已经走出国门了,对当地法规的了解,是有很多要学习的。

  财新-《新世纪》:国外主要关心国企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会不会关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李锦红:作为外国企业,不会关心你的企业是不是在国内跟政府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因为只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但是,中国政府的审批是他们很关注的一个环节,一般都是一个先决条件,要先获得政府的批准。现在外国人都很清楚中国政府审批的程序。但是,政治背景他们一般不考虑,商业就是商业。

  财新-《新世纪》:政府或是其他利益相关的机构,会不会拿这个做文章?中国企业经常碰到这个问题,怎么去应对?

  李锦红:像澳大利亚政府有很多规定,这些规定就像程序一样,作为投资者要去满足它,一步一步不能急,不能省略其中的一步。遇到政府提出的疑问,就得耐心地进行解释,包括提供一些证据,来打消这种疑问。

  我们在澳大利亚也曾碰到过,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对我们在澳大利亚的运营是没有疑问,但是对于在苏丹项目有疑问,经过解释也获得了认可。

  财新-《新世纪》:您对FIRB的审查有什么评价?

  李锦红:首先形式上要满足FIRB的要求,他们也没有故意为难中国企业。当然,在力拓的案子炒得很热的时候,FIRB确实在审批上压了一阵,对国有背景的外来投资会审查得格外严格。但是没有必要过分夸大说这是为难,FIRB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这是可以理解的。

  财新-《新世纪》:日本企业在海外资源方面很有经验,您有没有接触过,有什么印象?

  李锦红:原来在珀斯的时候接触过东京燃气,感觉就油气行业而言,日本企业有个出了名的特点,就是他们不愿意当作业者,只当一个参股者。中国企业就愿意慢慢地担任更多项目的作业者。

  财新-《新世纪》:中石化在澳大利亚接下来会不会在近期有投资项目宣布?

  李锦红:对。我们在新项目开发工作上没有停过,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在谈,但是要做成一个项目也要受很多因素影响,想要做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