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贷款换石油”路径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11-17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关注度:0]
摘要:   人们在谈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时,总会说危和机并存。而对于中国能源外交来说,贷款换石油协议显然是机的重要表现。   2008年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先后同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发展中经济体签...

  危机提供合作温床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油价剧烈动荡,从140多美元/桶的历史高点一路下跌,给石油生产国,特别是发展中的油气资源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导致一些油气资源国一夜间债台高筑。

  以俄罗斯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初,俄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负债212亿美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负债更高达61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则负债77亿美元。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沉重地打击了油气资源投资。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受冲击程度较小,且外汇储备不断攀升,2008年已达1.95万亿美元。中国的油气消费也持续旺盛。

  同时,2009年,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国际警戒线,达到52%。

  “缺钱”令俄罗斯一改昔日在中俄石油合作中不甚积极的态度,主动表达向中国借钱的意愿,而“缺油”的中国也没有让机会溜走,双方一拍即合。

  2009年2月,中国分别向俄罗斯Rosneft和Transneft贷款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据报道,这150亿美元足以覆盖Rosneft对外国银行欠下的2009年到期的85亿美元债务。而贷给Transneft的100亿美元用于修建俄远东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

  作为还款保证,俄罗斯承诺将在未来20年内向中国供应3亿吨石油。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谈的中俄石油管道,几经曲折之后,终于迎来贯通输油的曙光。中俄石油与融资合作开启了金融危机后“贷款换石油”模式的先河。

  各取所需

  “‘贷款换石油’其实只是将金融领域和石油贸易领域的两个协议安排在一起,并非拿银行的钱直接买油,也并非把石油作为还款的担保抵押。”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因为石油毕竟不在中方手中。”

  具体说,中方的250亿美元并不是直接用来购买3亿吨石油,而是俄罗斯根据双方约定的利率给还贷,中方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付油钱。也就是说,俄罗斯获得的是250亿美元的救急贷款,中国获得是未来20年的石油供应承诺。

  随着危机深化、油价持续低迷,发展中油气资源国在全世界寻找“金主”,发达国家由于国内经济不振,一时无法摆脱衰退泥沼。因此,越来越多资金紧缺的油气资源国转向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

  2009年2月,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向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提供40亿美元贷款,换取后者稳定原油供应的承诺;3月,中国与安哥拉签署1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4月,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azMunaiGas)签署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框架协议。

  5月,国开行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签署为期10年总额达10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作为回报,Petrobras未来向中石化供应总量达9750万吨的石油;6月,国开行向土库曼斯坦提供40亿美元贷款,用于开发居世界第四位的南约罗坦油气田;7月,中石油与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Petroecuador)签署协议,向其支付10亿美元预付款,并在未来两年内每月购买288万桶原油。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