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叫板中石化 能否打破垄断企业的霸权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11-30  来源:商界  关注度:0]
摘要: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   2010年10月,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文件,支持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建设统一的地方品牌和销售渠道。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个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美好前景,似乎已经浮现在山东地炼的蓝图中。...

  “被整合”危局

  2008年初,随着炼化领域的“国进民退”潮流,在油企巨头的版图上,山东地炼已是最后的堡垒。

  事实上,巨头们收编山东地炼,彻底掌控山东成品油市场的剧本早已上演。

  2007年12月5日,中石油与山东省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威海镆铘岛建设石化基地,炼油规模1000万吨。

  加上中石化之前上马、原定于2008年投产的青岛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绞杀山东地炼的“双龙”已经渐露雏形。

  中海油则更早涉足收编山东地炼。早在2002年7月,中海油便以“油源换股权”的巨大诱惑,联合滨州化工集团5家股东组建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拥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炼油化工基地。

  除此之外,石油巨头的整合之剑还直指成品油销售的终端。民营加油站本是山东成品油销售市场上的重要力量,在山东省内,其数量达到6000家以上。2007年底的油荒中,批零倒挂的局面让它们和地方炼厂同时陷入困境。中石化趁机开始对民营加油站进行收编,将位置好的加油站纳入自己旗下,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终端市场上的竞争力。

  油源紧张,价格倒挂,成本高企,终端受控。巨头的强大收编攻势下,到2008年中,山东很多地炼厂的开工率一度跌破15%,整个山东地炼行业狼狈不堪,已濒高危之境。

  在这样的喧嚣背景下,一个声音意外地成为有可能改变整个战局的过河之卒。

  2008年初,山东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淄博一家加油站,在中石化的终端整合过程中被抛弃,转为民营加油站。失去了中石化的招牌,加油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想请协会帮忙想想办法。

  一个全新的思路开始被山东炼油化工协会提上日程:能否打造一个属于山东地炼的专有品牌?

  危局之下,2009年初,山东省经贸委做出决定,将以21家山东地炼企业为基础,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

  这个规划一度被认为是山东地炼绝处逢生的最大希望,却并未付诸实施。“要把分散的、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地炼企业整合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刘爱英回忆。

  然而,地炼品牌加油站的试点,却由此展开。据刘爱英介绍,协会注册了“山东石化”的商标,以每年1万元的商标使用费,授权淄博那家加油站使用。启用“山东石化”的品牌标识后,该加油站销量有了明显提升。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