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体制坚冰难融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1-11  来源:能源   关注度:0]
摘要:   气荒油荒一波接一波,油气涨价惹来骂声一片,中国现行的石油体制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过去的半个世纪,国际石油和天然气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石油行业的话语权不仅从跨国石油公司IOC转到了国家石油公司NOC手中,而且资源...

  体制改革坚冰

  更为严重的挑战是中国石油体制的坚冰难融。从石油师转业、十八年石油会战、海洋石油对外开放、三大国有石油境外境内上市到“走出去”和海外并购,中国石油工业过去六十年走过的道路基本是一条靠扩大生产解决石油供给的道路。

  但如今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石油体制却几乎没有改进。而三大石油公司还被赋予了过多的职能,可以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地位和结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是最高层级的“央企”,被赋予了部分政府职能;

  ——垄断着国内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控制着绝大部分炼厂、加油站和油品的进出口;

  ——纵向一体化(油公司+石油服务+社区服务)加上下游一体化,是个独立的小社会;

  ——国家公司(企业法企业)加上市子公司(公司法公司)模式,职能多元化,目标多元化;

  ——规模巨大,员(职)工数量庞大,多种用工制度并存,历史沉淀厚重,会战的辉煌在昨天,会战的成本今天还在支付;

  ——从政府到企业内部,行政性管理仍占主导地位,管理者是官员而非企业家,官本位基因没有弱化。

  历史的沉淀、垄断的地位、央企职能的多重定位,如此种种现状,使得我国石油体制的改革停滞了,甚至有些倒退了。

  过去20年石油企业改革积累的动力已基本耗尽,今后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已不可避免,石油资源逐步走向枯竭,而中国石油的需求增量还在加速。

  如今,“气荒”“油荒”一波接一波,油气涨价惹来骂声一片,石油央企贪腐窝案串案防不胜防,改革滞后与社会进步的不协调必然造成诸多深层次的问题,现行的石油体制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过去的几年,我国的石油企业尽管实现了上市和“走出去”战略,但是主营业务上市并不等于国有石油公司完成了市场化的转变,“走出去”也不等于“国际化”。

  今天国际石油交易期货交易超过80%,现货交割20亿吨/年,而期货交易高达140亿吨,石油价格主要是由期货交易决定的。当前我国国有石油公司的体制却非常不支持参加石油期货的贸易方式。

  石油期货交易起初是为了回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而出现的,但今天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投机的金融工具。“投机”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豪赌”,凡赌就有输赢,既要赢得起更要输得起,俗话讲“愿赌服输”。但我国的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只能负赢不负亏,加上国企负责人“赢无激励,亏必有责”的特性,注定了很难在石油期货上有所作为。

  石油是非常特殊的商品,具有资源、金融和政治三重属性,石油公司主要是参与石油资源属性维度的竞争,政府主要是在政治维度上发挥作用,而在金融维度上的竞争,我们国家还参与的不多,因为在体制和结构上,我们还没有明确合适的参与主体。你不参与,那么主动权肯定是掌握在别人手里。作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放弃在石油金融维度的竞争与自己的身份严重不符。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的石油工业也应该改变,因为老的体制、老的办法已经不能解决我们面对的挑战了。

  不创新、不变革,中国石油工业的路子必然是越走越窄,唯变革唯创新才有出路。人才是创新的第一源泉,教育体系、用人体系、企业制度、国家政策与造就和提升人力资源紧密相关。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抓住了创新原动力的根本。呼吁自主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形成能够自由竞争、自由创新的机制,把人力资源解放出来。国家如此,企业更如此。

 

上一页12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