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省小地炼冰火两重天 广东恐淘汰山东忙扩能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5-0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度:0]
摘要: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2013年底前将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限制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作为地炼集中的山东和广东地区,当地的小炼厂将面临生死大限。 据《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日前调查获悉...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2013年底前将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限制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作为地炼集中的山东和广东地区,当地的小炼厂将面临生死大限。

据《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日前调查获悉,广东地区只有约17家地炼厂,其炼油产能到2013年很难达到发改委的门槛要求,将面临整体出局的危险。不过,全国地方炼厂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山东,通过近几年的产能扩张,当地数家地炼已达到发改委的要求,在大限之前,另一些地炼还在抓住最后时间扩能。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担心,相关政策实施多年,一直没有强制淘汰,部分地炼钻各种政策空子,而地方政府出于GDP的考虑,也会为一些地炼开绿灯,这将影响到政策的实施。

广东地炼恐整体淘汰

据息旺能源分析师李莉介绍,广东地炼目前约有17家,主要集中在东莞、江门、佛山等珠江流域地区,大多是年产能集中在50万~60万吨的民营企业,整体的年产能只有1200万~1300万吨。

佛山三水三泰一位管理人士表示,该炼厂年产能只有50万~60万吨,尽管这几年一直有类似政策出台,但企业目前还不担心,也没有考虑两年后淘汰这回事。

“广东地炼的心态与山东是不同的,由于大限未到,只看短期效益,很少考虑长远发展,多为当下生存挣钱。这样一来,两年后将面临全部被淘汰的可能。”李莉表示。

据统计,近两年来广东地炼的平均开工率只有10%~15%。李莉还说,上游资源少,开工率低,经营很难,广东小炼厂只顾生存难论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仅靠单一炼油产品线的广东小炼厂,如今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很难有能力扩能。

山东地炼忙于扩能

山东地炼的情况与广东大不相同。息旺能源监测发现,全国符合条件、可以继续保留的常减压装置能力的地炼约有7家,产能总计在2250万吨/年。其中,除新海石化和宝塔石化,其余地方炼厂均位于山东地区。

“这主要是近几年山东地炼不断扩张产能的结果,以达到国家不断提高的产业门槛限制。”山东一家地炼有关人士表示。

据卓创资讯统计,山东地炼有40家左右,其中产能超过200万吨/年的接近10家。

山东地炼将在2011年投产的项目,包括华星石化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正和集团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东明石化一套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届时,这三家炼厂一次加工能力将分别跃升至850万吨/年、800万吨/年和1150万吨/年。而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以往只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石化巨头才有。

多种手段规避政策

息旺能源统计,2010年底地方炼厂总炼油能力高达1.1亿吨/年,其中大部分炼厂的总炼油能力在200万吨/年以内,而单套常减压能力在200万吨/年以下规模的加工能力,更是占到地炼总炼油能力的80%上下,理论上80%的地炼常减压装置面临淘汰。

2009年,国家曾出台多个政策加快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油装置,而此次的目标已升级到200万吨。不过,从以往政策实施看,此次更多是市场经济的淘汰,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来实施此项政策。

在严厉的新政策下,也并非没有规避操作的空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政策限制的常减压项目,对于沥青项目等都没有限制,如果以这些名义上报申请,通过审批的可能性非常大。

此外,出于当地GDP的考虑,地方政府也会对未达政策要求的项目亮起绿灯。这也就是2005年出台的政策同样限制800万吨/年的常减压新建项目,但还是不断有800万吨/年以内的项目通过审批的原因。

佛山三水三泰有关人士说:“佛山当地有5家地炼,加起来产能就超过200万吨,如果到时淘汰压力太大,5家地炼可以合并。目前,5家地炼的老板正就合并正在一起磋商。”

不过,李莉认为,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并非一纸空文,如果届时国家通过信贷、环保等各方面综合整治,淘汰的执行力度将大大强化。

山东地炼盲目扩能存隐忧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随着国家逐步淘汰落后炼油厂,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开始为如何“活下去”而思虑。

5月份以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山东省地炼企业正在面临淘汰的压力,绝大多数企业开始扩大规模,通过扩张规避国家的淘汰政策。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近八成的地炼企业而言,这不啻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多企业将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因而将被淘汰。5月4日,山东省一家炼油企业的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很多人说地炼厂要淘汰了,其实都已发展壮大了,现在产能在200万吨以下的企业基本没有了。”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目录中所提规定对原先产能偏小的地炼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倒逼”之举。“经营多少年,厂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因这个规定而垮了,所以方法就是大量上设备。”前述炼油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产能在200万吨之下,就想方设法让产能提上去,当然有些实力不强的地炼企业将会被兼并重组。

在山东地炼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这位负责人表示,规避国家淘汰政策的地炼厂,不在少数,如今200万吨之下的企业基本没有了。

为避免被淘汰而盲目上马炼油设备,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因为原料供应紧张,这些设备不得不暂时“闲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早前停产20多天的山东石大科技集团,已逐渐恢复开工。然而仍在“猫冬”的地炼企业不在少数。如山东利津石油化工厂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炼油能力早已突破200万吨。

前述负责人指出,“有钱赚我就开着,没钱赚我就停着。反正只要设备具有足够的产能,就不怕被淘汰出局。”

扩产步伐进行到5月,其后续“吃不饱”的状况比比皆是。公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最主要的民营炼油群体――山东民营炼厂,平均开工率为44.3%,而到4月中旬开工率降至38.2%。

通过扩能或可免于淘汰的地炼企业,在原料成本不断高企之下,不得不选择停工检修。而如此一停,带来的却是整个成品油市场供需的逐渐失衡。

(责任编辑:李雨思)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能源 石油 中石油 中石化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