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雷: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8-11-28  来源:振威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到享誉物探行业的钻井专家;从一名普通钻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作15年来,伴随着飞速旋转的钻头,他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他就是胜利油田物探公司机械设备管理中心震源队队长朱玉雷。   当行家里...
  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到享誉物探行业的“钻井专家”;从一名普通钻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作15年来,伴随着飞速旋转的钻头,他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他就是胜利油田物探公司机械设备管理中心震源队队长朱玉雷。

  当行家里手

  “一名技术工人,只会操作设备是不行的。要当一个行家里手,惟有肯于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

  1991年9月,刚从胜利物探技校采集专业毕业的朱玉雷迈进了物探公司三大队2114队的大门,被安排到野外小队钻工岗位。

  物探是勘探尖兵,是地质家的眼睛。野外勘探,就好比医生在给地球做“CT”,而打井则是地震勘探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但在地震队里一提到钻井班谁都发怵,因为钻井是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工种,司钻又是这个工种中最脏最苦的活。

  1991年12月的一次雪天作业,让朱玉雷至今难以忘记。当时他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打井时三根钻杆一下子掉到了井里。朱玉雷折腾了近1个小时,把自己冻成了一个“雪人”,才把钻杆捞出来。每说起这件小事,朱玉雷的结论是:干工作光有冲劲、猛劲不行,还必须掌握原理、精通技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才能干好每项工作。

  此后,朱玉雷把每月工资除去吃饭外,全买了书籍,利用晚上和检修时间“猛啃”。他参加培训班,报名全国成人高考,考入油田职工大学矿业机械专业深造……功夫不负有心人,朱玉雷很快便完成了从采集工到钻井工的角色转换。工作第二年,他带的钻机组钻井数就名列全队第一;在1993年公司工人技术比赛中,他夺得钻井工第一名的好成绩。

  用大脑去工作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传统的熟练工人。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持续创新。”

  用大脑去工作,这是朱玉雷一贯的工作思路。“如果说第一代石油工人需要艰苦奋斗精神和拼搏奉献意志,那么我们第二代石油工人除了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外,还必须迎难而上,以创新性的思维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1998年3月,朱玉雷第一次来到祖国的西部,他当时任胜利物探三大队2114队副队长,主管钻机班打井工作。当年,2114队中标青海冷湖地区葫芦山的二维地震勘探项目。这里地处高原,地势险要、地形复杂,施工中经常出现卡钻现象。他反复进行了现场实验,找出了发生卡钻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爆炸法和旋转法两种解卡新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卡钻问题。

  2003年2月,朱玉雷带队承担了新疆探区第一块全沙漠区块打井任务。朱玉雷经过研究,巧妙地构思了利用空气反循环原理,让钻屑从钻杆臂与钻孔中间吹出的解决方法,改装了反循环钻机,创出了450口的沙漠砾石区打井记录。不仅如此,每台钻井的成本由最初的1500元降到了410元,一个工区就为公司节约400余万元。

  这样的技术革新成果,15年来,朱玉雷先后完成20余项,有6项获管理局和公司科技进步奖,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为胜利油田节约勘探成本上千万元。

  朱玉雷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锻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胜利铁军,依靠的是团队学习和严格管理。”

  经过市场风雨的洗礼,朱玉雷深知信誉对于一支队伍、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市场信誉则来源于作风过硬、管理严格的团队。基于这种认识,朱玉雷把“强化乙方意识、树立良好形象”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2年12月的一天,他随钻机组在沙漠中打一口78米的超深井。打完井后,由于提钻杆时间过长,发生了浅度淤井,下药深度距离设计深度还差两米多。司钻问他可不可以通融一下。他当即严厉回绝:“西部地下浅水面毫无规律,每一口井的井深都是详细计算出来的,差一两米,就会大大影响地震资料质量,不仅浪费资源、损害公司形象,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地下油气资源的发现。”

  自1998年以来,朱玉雷带队连续参加了西部地区13个施工区块的施工,设备出勤率达到96%,设备完好率达到98%,完成地震钻井14万余炮,合格率100%,为胜利物探公司西部市场年均创收1.9亿元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胡杨精神的石油人

  “寻找石油过程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每付出一丝艰辛,流淌一身汗水,就有可能汇聚成黑色的金子。”

  作为第二代胜利石油工人,十几年来朱玉雷绝大多数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1998年到西部后,朱玉雷每年在家的时间不到2个月,2002年,他一共在家待了8天。儿子三岁那年除夕,一头长发、满脸黝黑的朱玉雷从新疆回到家?正在与家人一起看春节晚会的儿子吓得远远地躲在妈妈身后不肯出来。

  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高原上,紫外线特别强烈,晒上一个小时皮肤就会发红,一天就发黑,第二天就要起皮,第三天就开始象蛇蜕皮一样向下掉皮。在冷湖工作时,朱玉雷和队友们一干就是7个月。

  从库尔勒到轮台县的沙漠公路两旁,右边是高入云天的天山山脉,左边是大片胡杨林。朱玉雷说:“胡杨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一种意志。戈壁风沙挡不住它,只要有水,它就能活出自己的风采。”

  而这位石油工人何尝不是一棵胡杨呢?胜利油田的西进队伍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他这样具有胡杨精神的石油工人,有了像他这样无数的石油勘探尖兵,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才能在西部大漠中升起胜利的旗帜。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朱玉雷 钻井 胜利油田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