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生物质能源技术找到“地上石油”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12-04  来源:国际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11月30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本市有6项专利荣获专利奖,天津大学生物质能源专利技术的专利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这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我国专利领域最高荣誉,也是本市...

  11月30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本市有6项专利荣获专利奖,天津大学生物质能源专利技术的专利“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这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我国专利领域最高荣誉,也是本市19年来在国家级专利奖中的“第一金”。该生物质能源技术实现了以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生长、种植的非粮作物木薯来替代石油,生产出可用于混配汽油的生物燃料乙醇和应用最广泛的化工产品乙烯,而在这一平台技术基础上,更广的范围内的非粮作物、农作物秸秆等都可以开发为石油替代资源,使我国非粮生物质能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张敏华教授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石化中心主任,其“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专利已成为支撑大规模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平台技术,结束了外国技术公司垄断中国高端酒精技术市场的历史。

 

  记者在张敏华领奖后第一时间采访了他。谈起该项专利诞生的背景,张敏华向记者透露,“传统生产燃料一般都用粮食,像美国生产燃料大多用玉米,巴西用甘蔗。但是,我国的粮食并不充足,不能大规模用这些方式进行生产。木薯属于非粮产品,并且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且产量大、价格低廉。但是,从能源发酵技术到之后的节能减排这些都是之前工业生产燃料技艺中没有的,我们所进行的相当于是从零开始的攻关过程。”从2004年起,张敏华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对该领域展开探索。2007年起先后承担了“年产10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项目”、“燃料酒精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研究”及“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工程”等科研及工程化攻关课题,经历了从玉米等粮食作物到木薯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发展过程。

 

  如今,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专利已通过PCT途径申请国际专利,成功进入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外技术市场,与泰国、孟加拉国等国家的相关企业达成技术出口合作协议。截至2011年12月,该生产技术累计获得专利技术使用许可费近2000万元。

 

  攻关目标:下一代技术可轻松“再造”一个大庆油田

 

  中国专利金奖是我国在专利领域由政府颁发的最高奖项,这一次也是天津大学首次获得这一奖项,张敏华主任表示,天津大学石化中心也将以此为动力和契机,瞄准国际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的下一代技术窗口继续展开科研攻关。据介绍,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在突破生物乙醇的资源化利用和纤维素乙醇等前沿技术,天津大学石化中心也在做着这些领域的技术攻关与储备。“我国纤维素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就产生7亿多吨,如果50%的秸秆被利用生产纤维素乙醇产品,产生的油气当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庆油田。”张敏华教授说,基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有望成为破解石油资源困局之路,对于我国和世界能源生产及利用都有着重大意义。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