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商用车合资须加强文化融合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7-10-22 中国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近年来,不少国内商用车企业纷纷与跨国公司合资,引人注目的有沃尔沃与中国重汽的合作、东风与日产的合作等,但产生“1+1>2”效果的合资却不多见。笔者认为,商用车企业合资,还须加强中西文化融合。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说,我国商用...

  近年来,不少国内商用车企业纷纷与跨国公司合资,引人注目的有沃尔沃与中国重汽的合作、东风与日产的合作等,但产生“1+1>2”效果的合资却不多见。笔者认为,商用车企业合资,还须加强中西文化融合。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说,我国商用车的确需要提高技术水平,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非技术越高越管用,合资企业也不一定要把最高端的技术搬过来,必须结合中国的市场特点,把现有品牌车辆的技术提上去,并保持适当的价格,才会有市场竞争力。不成功的合资企业,往往是拼命地搞技术转移,成本花了许多,自然要抬高价格,最终失去了市场。

  商用车合资不成功,中西文化难以融合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上汽依维柯红岩,既有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有中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而上海某柴油机公司曾试图与西方企业合资,但因为文化融合不好而未成功。

  据一汽集团原总工程师徐兴尧介绍,一汽集团曾经希望和德国奔驰合资生产商用车,最初一汽积极性很高,希望与奔驰共推三个品牌:一汽的“解放”老品牌、“混血”品牌、“奔驰”品牌。但随后双方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一汽希望借奔驰的力量压倒其他强劲对手,奔驰则希望借一汽巩固自己的品牌地位,即有奔驰就没有一汽;一汽希望利用老厂房建合资企业,奔驰则希望在新的绿地上另起炉灶。徐兴尧说:“双方由于文化差异造成很多误解,最后合作也化为泡影。”

  徐兴尧认为,一汽与奔驰之所以谈判破裂,主要缘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日本人文化接近,沟通起来比较容易,但和欧美人沟通较难,尤其是德国人,坚决不让步。当然,只要签署协议,德国人就非常规矩,和中国人互补性强。

  可见,中国的商用车企业在每年实施大踏步“走出去”的同时,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虽然近些年,由于交通、通信技术的发达,全球一体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但中西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法在短时间改变,这就需要我国的车企迅速了解合作方的文化,让双方文化的融合成为促进经济合作的助推器。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