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吹响节能号角,中国迎来冷却塔革命时代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8-05-27 石油与装备杂志 关注度:0]
摘要: 以专用的微型高效水轮机取代电机(包括传动轴、减速机)作为风机动力,使风机驱动方式由电力改为水力……南京星飞冷却设备有限公司率先吹响冷却塔节能号角,中国迎来了冷却塔的革命时代—— 2008年5月24日,第十一届科博会“能源利用与...
      以专用的微型高效水轮机取代电机(包括传动轴、减速机)作为风机动力,使风机驱动方式由电力改为水力……南京星飞冷却设备有限公司率先吹响冷却塔节能号角,中国迎来了冷却塔的革命时代——
 
      2008年5月24日,第十一届科博会“能源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国际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节能降耗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上,南京星飞冷却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强做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革命性变革》主题报告受到了参会代表们的关注。报告中显示,中国的冷却塔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冷却塔经过技术改造后,将会节省大量的能源。
 
      冷却塔为何要进行技术改造?据严强介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引进大化肥项目起,30多年的时间,在钢铁、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中,所广泛使用的都是机械通风式冷却塔。这种冷却塔的特点是,不同流量的冷却塔需配置不同规格的风机和电机,工作流量越大所需的电机的功率也越大;并且只要冷却系统在正常工作,无论其实际工作流量大小如何,电机都将驱动风机旋转,以获得需要的冷却效果。
 
      从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1400家高能耗企业名单中记者发现,除部分水泥制造企业以外,90%以上的企业都大量使用这种机械通风式冷却塔,而平均每家企业的用量又都在10万吨以上。照此保守估算,在1400家企业中,传统冷却塔的总量就在1亿3千万吨左右,因此仅冷却塔一项每年的能源消耗量是非常巨大。虽然冷却塔在上述企业中仅是一个辅助设备,但又是一个缺一不可的关键设备,离开了循环冷却水系统企业恐怕一天也无法正常生产。
 
      据了解,自我国七十年代引进冷却塔技术以来,在冷却塔行业至今未有一家机构对冷却塔的节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冷却塔行业也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各生产厂家之间的产品标准差异很大;冷却塔的国家标准也只体现在降温的温差及噪音方面,至于节电、节水等各项节能指标更无人问津;而使用和设计单位为确保温降效果,往往刻意加大水泵和风机的功率,在设计和选型时都将余量放得很大,从而使冷却塔的使用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白白浪费掉大量的能源。
 
      能否开发出一种不使用电能的新式冷却塔呢?南京星飞冷却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水动风机冷却塔”的问世,预示着向传统冷却塔的节能进行了宣战。
 
      根据介绍,南京星飞“水动风机冷却塔”的核心技术就是以专用的微型高效水轮机取代电机(包括传动轴、减速机)作为风机动力,使风机驱动方式由电力改为水力。同时,相应地修改循环冷却水上塔管道的配管,增设旁通管道。经过改造,循环冷却回水先通过水轮机后,再进入冷却塔的配水系统,而专用水轮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整个冷却循环水系统中的富余能量。而传统冷却塔在设计之初,为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冷却效果,都在原合理指标的基础上各系统均放大20%左右的余量,最后又在全系统中乘以1.1的安全系数,从而造成了全系统在保证合理安全的前提下,又白白浪费掉大量的富余能量。
 
      南京星飞正是利用了原系统中的富余能量而转化为水轮机的有效功率,在保证原系统设计、使用参数不变和设备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在保证原系统水泵电流不增加的基础上,水轮机的输出轴直接与风机相连接而带动其旋转,以达到彻底取消原电机100%的节能目的。据悉,该技术为南京星飞首创,知识产权属于南京星飞。“目前,公司拥有3项专利,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1项为实用新型专利。”严强讲道。
 
     “水动风机冷却塔”的使用效果究竟如何呢?实践中已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据了解,该产品自2007年面世以来,已经有包括中石化所属的仪征化纤、扬子石化、巴陵石化、吉林石化、天津石化、沧州大化以及南京钢铁、济南钢铁、珠江钢铁、柳州钢铁、江苏沙钢,还有皖维高新、韩泰轮胎、旭阳焦化、申久化纤、山东东大化工及大成农药等上百家大中型企业开始使用水动风机冷却塔,经过长时间运行,用户对其效能给予高度评价。以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为例,现有冷却塔12万吨,07年已改造完成环已酮事业部8000吨,08年已报批并落实新塔6000吨、改造10000吨,如果其所有冷却塔改造完毕,一年可以节省电费2100万元。
 
      水动风机冷却塔的问世,使传统的冷却塔企业将面临着严峻挑战。据统计,国内冷却塔生产企业已达3500家以上。在河南沁阳、江苏武进、平望、浙江上虞等地,生产企业都在50家以上,有些地区超过100家。
 
                                                                                    《石油与装备》杂志记者 姜娜
                                                                                                         2008-05-27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