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图文: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地质师曾兴球谈应对三大挑战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01-04 振威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2008年12月27日,“全球金融风暴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图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地质师曾兴球演讲。   2008年12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
      

  2008年12月27日,“全球金融风暴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图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地质师曾兴球演讲。

  2008年12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北京仁达君仕管理咨询中心主办的“全球金融风暴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图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地质师曾兴球演讲。

  曾兴球:我很高兴应邀第一次到人民大学讲坛来做讲演,我是中国能源界一位老同志了,长期以来是做技术工作的,我的本行是做油田开发,做数字模拟、软件。改革开放以来,我一直在国际合作的一线工作,退下来以后,一直做能源经济研究。

  今天大家来讨论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和能源有很大的关系。我想讲四个意见,因为昨天晚上刚刚从越南回来,来不及做任何PPT,很抱歉,就用现有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要充分认识这次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深度影响,不能低估。我今天上午就来了,想听听大家有什么样的意见,我觉得收获很大。我也觉得经济恢复不会是很漫长的,但是也不会是短暂的,我讲两个数字,我做技术的愿意用数字来说话。美国有8500多家银行,受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影响,银行产生各种各样问题的有2484家,他们在各种证券、债券和其它各种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产品形成的价值是多大呢?300万亿。300万亿,你们不要以为我讲错了,一开始我听到这个数字也是感到很惊讶。按照行家的研究,这300万亿当中至少有2%的坏账,也就是6万亿。再加上现在信用卡透支的还有8000亿坏账,仅此就有6800亿。当然还不值,200万亿就相当于美国GDP的将近20倍。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年轻朋友们,就是说要在市场上用实物生产来填补这个金融风暴至少需要一个过程。实体经济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倒闭也会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我们正在匹配之中,很难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从80年代初就待在美国,到现在我还是定期的哈佛访问学者,我当时研究美国的理念就是超前消费。现在全美国都在反思,超前消费显然不合现代经济建设的实际状况。这300万亿怎么消化。

  第二,与我这个能源行业有关系的油气,油气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煤。大家很关心,因为要开车,要开车就用煤气,油讲到了37.26美元。8月华尔街动荡最激烈的那一天,也是世界油价最高的一天,147.27美元,现在是37.26美元。四个月不到,油价只跌到原来的零头多一点。不管怎么样,这个现象给我们搞实业的人提出一个问题,供需关系是我们市场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关系,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供应在减少,需求也在减少。现在问题可怕的是,供应减少的速度比需求减少的速度还要快。这就反映出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受到重创,短期之内要复苏,使供应强劲起来,还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即使整个金融危机已经排除危险,大家认为新的银行不会再倒闭,供应业需要一个过程。这次金融危机不同于1929年的第一次经济大箫条,也不同于70年代和90年代的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我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对我国几乎没有影响,我是研究能源经济的,对这个问题与很多学者有不同意见。对我国经济来讲,第一次能源危机对我们没有造成影响。第二次对我们是有利的,推动了我们整个能源界,尤其是油气勘探界走向了世界,苏丹、哈萨克斯坦都是这时候进入的,如果这次不仅如,以后就没有机会进入。这次不同寻常,我们想进入还有很大的难点。因为这次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面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以后无法比拟的。对我们能源界确实带来了很深的挑战。

  大家说金融危机,危机中间有机会,这句话我是非常赞成的。有一句话叫有机遇也有挑战。对于中国来讲,一定要强调一个定语,机遇大于挑战,问题是你能不能够把握住机会,历史从来不会直接告诉应当怎样面对当前的挑战,唯一的办法只有审时度势,分析当前的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该收手的时候还必须收手,只有恰当地把握住机会,你才能够迎接挑战。当前对我们的挑战是什么?

  就能源战线来讲,当前对我们的挑战是三大问题:

  第一,由于金融危机对造成的影响是需求疲软,使得我们石油、石油化工和其它能源工业在经营方面遇到了一些措施和困难,也有新闻媒体的朋友跟我讲,说现在是不是进入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思考了一下,我认为当前的石油和石化行业是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刚才有位同志写了一首诗,冬天来了,离春天还会远吗?我还要说一句,对石油、石化来讲目前还看不到春天,现在还要经历一些磨砺,需要一些探索,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才可以把握住一些机会。美国人也很滑头,有很多的办法。上次我去了美国一趟,金融危机炒得很厉害,只是美国人消费心态有一些影响,但不如欧洲、韩国、日本这么严重,好像金融危机发生在外国,没有发生在美国一样,那是美国对市场经济研究得已经很老道了。有些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琢磨地很透的。我们要趁这个机会来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我们的GDP影响这么大,对我们的出口产业和行业影响这么大。我讲几个简单的数字。

  比如说价格下跌,石油石化行业168个石油和石化产品,十月份价格环比下跌106种,比如硫酸碳9月份4000元吨的11月份到现在降到了1700元/吨,还在降,昨天晚上我才回来,中午我打电话问我的同事说已经降到1200元了,硫酸铵8月份是2400元/吨,10月份已经降到400元/吨。昨天我去清华,大家都很关注我们的民生,都说工业不发展,将来的就业怎么办?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美国1929年经济萧条也没有跌幅这么大的,超过84%。

  石化的一些基础材料就是石脑油,就是石油里头用最简单的办法拿出的第一种油叫石脑油,什么技术含量都不需要的,这种油7月份价格高达1200美元/吨,比原油价格还要高。但最近跌到只有284美元/吨。我曾经兴致勃勃跟很多企业建议,从中东进口石脑油、燃料油替代我们的原油,现在不行了。

  代表石油端的产品有二本、甲苯、二甲苯等等东西,三烯、丙烯、丁烯都在降价,化工类的硫酸、硝酸、两碱都在降价替代能源产品的像甲醇,河南的甲醇用的很好,二甲醚都在降价。这一大堆降价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消费疲软。这些产品是干什么用的呢?生产塑料,塑料干什么用的呢?生产娃娃,各种玩具,都要用塑料产品。塑料产品终端加工厂关闭了,出口停止了,原料不需要了,就影响到化工。

  比如MDI是我们国家化工界唯一一个自主创新的产品,山东烟台万华创新的,很好,是一个不带甲醛的涂料,都可以做,房子里以后装修都可以没有味道了。但这个产品7月份还是24000元/吨,现在降到不到8000元/吨。因为房子不盖了,装修的人少了,MDI用量就少了。MDI一少就意味着液氨不需要了,意味着硝酸不需要了,液氨、硝酸一不需要,整个上游化工工厂出来的产品就积压了。所以,整个行业就进入了萧条甚至是疲软的时期。

  应该说这对我们的实业影响很大。搞勘探开发是上游的,油价这么低,为什么中石化还不赚钱呢?因为下游的产品降价,上游的原料成本降价,效益还是没有增加。今年的中石油有可能损失利润至少480亿,中石化至少损失利润200亿。当然,和外部公司相比较,我们直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敏感。但很多石油跨国公司包括俄罗斯的石油公司都没有受到影响,我们要分析原因在什么地方。现在行业增幅减缓,我还不敢说赔本。

  第二,资源难找,世界支持我们社会发展的四大技术系统,首先是能源技术系统,二是新材料技术系统,能源技术系统包含了所有的技术含量。但能源有一个特点,没有资源,能源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现在金融危机出现了,推动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延伸到资产的保护主义,资源的保护主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国有化。我们说全球化经济应该是资源跨国流动,但现在凝固了,就像冻了的鱼冻一样,凝固了,它不流动了,所以买油就很困难。所以,最近苏丹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三,由于资源寻找难度很大,影响到我们未来的供应,现在风险还是很大。我们国家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很可能变成全世界之一。这需要资源保证,资源找不到,供应无法保证,风险就很大。

  这是我们碰到的三大挑战。三大挑战不是不可以化解的。那么机遇在哪里?

  第一,改革我们的金融管制体系,要创新,美国金融创新遇到问题不等于我们不创新。我们现在创新不到位,金融管理是上头很大,下头很小,“倒三角”,所有的银行、证监会、保险都是针对几个大的国企,相当一批中小企业贷款还是很难的,因为它的服务目标和对象现在看来需要改进。这是金融管制体系需要创新的。美国创新过头不应该,所以,不创新就不能发展,乱创新也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处于不创新,所以还是不能发展。面对金融危机,还要对我们的金融管制机构进行创新,要不然没有钱,没有钱什么都干不成。

  第二,企业管理体制、机制要更新、改革,要转型升级,这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刚才说我们是亏本的。埃克森三季度利润增长73.5%,第一批增长48.5%,是因为受俄罗斯的影响,否则还更高。为什么这些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面前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增长很快呢?因为他们早就有预备机制,早就有办法应对银行贷不到款,银行倒闭以后他自有资金怎么办的问题。早就解决了新技术上的问题,卖不掉的产品怎么办。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你生产不了,这就需要开发新技术。埃克森在过去两年建立了20多个全球大型科研中心,击中了石油、石化战线优秀的专家,而且每个研究中心还配套了两到三个研究所,全世界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时研究一个课题,迅速把新产品投放到新市场,所以,它可以应对金融危机带给企业的损失,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第三,要“走出去”。现在很多中小企业想走出去很困难,过去中国收购优尼科遇阻,但我想现在不会遇阻了,就看你怎么去做。这些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应该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去研究国际市场的新变化,研究国际资源新配置机制,来寻找我们进入市场的新机会,就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谢谢!
关键字: 中化集团 曾兴球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