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人物访谈

专家学者畅谈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投产(上)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12-25 中国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它涉及4个国家的能源合作,共赢是各方的初衷;   它身披近2000公里的仆仆风尘,镌刻下彼此的互信;   它是国际金融危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首个陆上引进的境外天然气项目,是和平外交...
  它涉及4个国家的能源合作,共赢是各方的初衷;

  它身披近2000公里的仆仆风尘,镌刻下彼此的互信;

  它是国际金融危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首个陆上引进的境外天然气项目,是和平外交的见证;

  它是一条能源大通道,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12月中旬,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投产,源源不断的天然气沿着“能源丝路”自西向东。作为国际能源合作的一个重大事件,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一经诞生就注定不会平凡。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尝试为我们做一个尽量完整的解读。

  互利·共赢

  核心观点

  这是中土能源领域互利合作的成功实例,土库曼斯坦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可以期待,中国因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能源丝路”。

  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意味着中国天然气国际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中亚国家发展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大有裨益。

  中国通过此通道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境外气源,中亚国家则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及可预期的长期投资。

  这对其他能源通道的建设,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尤苏普谢尔达尔·塔甘农弗:2007年7月17日,中国石油和土库曼斯坦油气署签署的产品分成合同和购销协议是中土能源领域互利合作的成功实例。对于土库曼斯坦而言,能源出口多元化成为必然,特别是丰富的天然气有了一个稳定增长的市场,本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可以期待。建设项目为土库曼斯坦百姓提供了很多岗位,仅阿姆河公司就有当地员工上千人,而当地承包商所用员工更多。我们相信,土方会从气田开发中获得更多收益。

  对于中国而言,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能源丝路”,特别是为清洁发展增添了羽翼。要知道,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3600多万吨标准煤。我们期望这些天然气让中国的天更蓝。

  韩立华:首条进口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意味着中国天然气国际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气源供应格局正在形成,对实现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中亚国家丰富的天然气将供应到我国上海、江西、广东、广西等10多个省(区、市),香港也将通过深港管线用上来自中亚的天然气。首期输送的天然气还将通过西气东输管道到达陕北靖边,再经陕京管道输送到北京。中亚天然气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清洁高效的天然气,为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新的契机。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减速而导致能源需求下降、能源价格下跌,使得包括一些中亚国家在内的能源资源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通过出口天然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这一影响。特别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期,到2030年前对能源需求不会下降。中国的能源消费市场具有成长性、稳定性、可预见性等一系列特点。与中国开展长期合作,可以使三国在制定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时更加可预测,避免因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张宁:能源产业是中亚国家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依托。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各国均想方设法通过加快能源产业振兴带动整个经济体系复苏。比如哈萨克斯坦的救市资金主要来自能源出口收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认为,不断提高乌国经济竞争力和居民福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学会珍惜和节约现有资源,首先是电力和能源。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认为,塔国的经济危机首先是能源危机,解决塔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首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特别是能源独立。

  刘毅军:国内用气供求将长期存在较大缺口,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投产使中国由此通道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境外气源,对国内长期供气安全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链上游资源的合作开发,所获天然气的产品分成部分,其成本具有更大可控性,有利于天然气价格的稳定。而中亚国家将天然气投放到不断扩大的市场上,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更有保障。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也会保持长期稳定,对中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油气资源作为纽带,能拉动合作方的全面交流。所建立起的能源大通道不仅可以向产业链下游市场“输送”油气,而且还可以向产业链上游和中游“输送”货物,中亚国家制造业和加工业相对落后,扩大对中国等国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助于实现其对外贸易平衡。此外,管道投产还拉动和深化了合作各方人员、文化、技术的交流。

  童莉霞:作为我国的能源通道,无论石油还是天然气,中亚地区都体现出较好优势。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我们再一次连通了国外的资源和国内的市场,使得我国陆上能源通道更为通畅,也实现了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同时,这对其他能源通道的建设,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修建会提升当地石油化工业总体水平。比如中哈原油管道修建后,一些油田投资和开发项目围绕这条管道不断延伸开来,使得油田开发与管道建设呈现相互促进的局面,有利于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以往,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较少。管道投产后,不仅有利于三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合作,也有利于在其他领域拓展合作空间,包括经贸交流等都会被带动起来。

  合作·互信

  核心观点

  中国以及她的中亚合作方经受了国际政治风云变化的挑战,坚定地把愿景变成了现实。没有充足的战略互信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把跨越国境线的管线从图纸设计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输气工具的。

  土库曼斯坦积极投入相关工作,开发新气田,2011年年底合同区内天然气产量将会大幅提高。

  我们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存在坚实的基础,现有的合作成果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査道炯:中亚天然气管道经过28个月的共同努力最终投产,以全新的姿态向全世界以各种眼光关注这个项目的方方面面表明:中国以及她的中亚合作方经受了国际政治风云变化的挑战,坚定地把愿景变成了现实——土库曼斯坦丰富的天然气越过阿姆河,向东方而来。

  跨国天然气贸易的进行,受制于输送途径的制约。与通过海上输送液化天然气相比,管道输气对进出口双方在战略层面的相互信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充足的战略互信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把跨越国境线的管线从图纸设计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输气工具的。

  尤苏普谢尔达尔·塔甘农弗:阿姆河沿岸独特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因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土库曼斯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蓝金”之国。阿姆河天然气项目的大本营——巴格德雷营地就居于其中。在我们眼中,巴格德雷被称为“幸福之地”。

  阿姆河公司在短期内就根据合同的相关义务开展工作,进行大量的勘探开发,确定萨曼杰佩气田的早期开发方式和开采量,对于气田没有勘探完毕的继续进行勘探,初步搞清储量。积极开发新气田,2011年年底合同区内天然气产量将会大幅提高。

  童莉霞: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层面日益注重借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诞生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背景。而鉴于石油等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进口通道又过分依赖海上,我国政府逐步重视开拓多元化的能源战略通道。

  中亚地区剩余石油储量丰富,但是石油化工业并不发达,开发、加工技术较为落后;作为中国的近邻,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两国开展经济、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还有着传统友谊。这些使得中亚与我国的能源合作存在坚实的基础。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合作就是这种合作的一个典范。可以说,我们与中亚现有的合作成果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近年来,相关能源项目逐步增加,多方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

  张抗:中亚天然气管道作为首条进口天然气管道,为我国开辟了新的能源通道,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增添了新的保障,同时使我国油气供应更加多元化,在这些层面上具有显著的意义。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全面进入国际能源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

  专家链接

  查道炯

  査道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能源安全与国际政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领域专家,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出版《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等专著。


  韩立华

  韩立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国际贸易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对外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研究,在中文及社科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刘毅军

  刘毅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天然气产业链经济问题及风险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负责完成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获多项省部级成果奖励。


  童莉霞

  童莉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安子介国际贸易奖获得者,围绕世界石油市场、石油贸易、国际油价、海外石油投资等展开研究,获得20余项科研成果。


  张抗

  张抗:中国能源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发表《我国天然气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天然气资源的两点论和发展战略》等多篇学术论文。


  尤苏普谢尔达尔·塔甘农弗


  尤苏普谢尔达尔·塔甘农弗:地球物理副博士,曾任土库曼斯坦地球物理考察队总地球物理师、土库曼斯坦油气署某对外项目主管机构主席等职务。


  张宁

  张宁: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亚研究室副主任,著有《中亚一体化合作机制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等学术论文。
关键字: 中亚管道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