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投资伊朗:战略为主 谨慎规避风险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08-16 《新世纪》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中国配合伊朗演戏,眼睛盯着的是美国的筹码,三方都对彼此的立场和底线心知肚明   伊朗核制裁乌云压顶之际,伊朗石油部长米尔卡泽米(Massoud Mirkazemi)在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Ahmad Ghalebani陪...

  中国配合伊朗演戏,眼睛盯着的是美国的筹码,三方都对彼此的立场和底线心知肚明

  伊朗核制裁乌云压顶之际,伊朗石油部长米尔卡泽米(Massoud Mirkazemi)在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Ahmad Ghalebani陪同下,8月5日飞抵北京。

  大约一个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法案H.R.2194,将制裁对象扩展到全球任何一家向伊朗能源部门投资、向伊朗出口成品油以及向伊朗能源部门提供金融、保险服务的企业。欧盟、加拿大也纷纷展开对伊朗的单边制裁。

  道达尔、壳牌这些察言观色了几十年的欧洲能源巨头,一两年前就选择了撤离。到了今年7月,就连俄罗斯卢克石油和韩国的一家工程建造公司,也宣布放弃在伊朗的项目。伊朗政府有些恼羞成怒,发誓要把这些离弃伊朗的外国公司列入黑名单,禁止他们今后再进入伊朗从事任何工作或活动。

  一时间,伊朗被疏远、被隔离,倔强言辞都成了独幕剧。

  伊朗宣称要自力更生,将外国公司抛弃的项目转手交给本国大大小小油气开发商。伊朗说,他将在国内外发行价值超过160亿美元的债券来供给能源产业。但现实是,在最有前途的南帕尔斯气田上,工人数量从高峰时期的近10万人锐减至2万人。伊朗缺乏将天然气转换成LNG的技术,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处理和运输;伊朗缺乏炼化装置,难以实现国内成品油的自给自足。这些过去30年里未能实现的目标,能在制裁收紧后实现吗?

  要寻求外部帮助,伊朗首先想到中国——这里有现金、有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伊朗买油是为了天经地义的国家利益,美国没有多少砝码来强制13亿人口以其能源安全为代价,来配合美欧的单方面制裁。

  但是,中国向来不爱逞强出头,也不可能在风口浪尖向伊朗做出任何扩大投资的承诺。

  8月11日,伊朗驻华使馆领事菲克里(Ali Fekri)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伊朗石油部长米尔卡泽米5日抵达北京,其后四天里,他拜访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高管,“没有谈任何新合作,都是讨论过往项目”。

  米尔卡泽米席间提出,中国三大公司应实施好现有项目。在听说某下游项目的延误原因在于伊朗海关,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Ahmad Ghalebani立即给海关打电话,“当场解决了问题”。

  “选择离开伊朗,是那些公司的损失,他们失去了机会。中国现在面临选择。”菲克里说。

  但在中方看来,寻求这个烫手的机会并不那么迫切。一位熟悉中伊石油交易史的中方人士打了个比方:“我们可以做女主角,配合男主角伊朗来演这场戏,而眼睛盯着的是美国的筹码。但这场戏实在演了太多次,三方都对彼此立场和底线心知肚明。”

  未来趋势国际集团总裁兼董事长、伊朗裔美国商人华赞(Farzam Kamalabadi)也赞同这个说法。他认为,在当前国际大背景下,中方更多是观望,不可能与伊方签署实质性协定。华赞表示,伊朗去别国访问都很少有国家敢接待,中国接待了,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这个态度是,中国有能源需求,原则上愿意同伊朗合作,但形势所迫无法大规模投资。伊朗也完全清楚中方顾虑,但石油部长还是要来、要谈,这体现的也是一种意愿和姿态。

  “美国也并不指望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像欧洲公司那样彻底撤出,毕竟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不同,会按照自己的立场和与美亲疏程度来定夺。”华赞说。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