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吉林油田公司勘探理论与实践创新纪略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2-23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关注度:0]
摘要: 2010年,吉林油田公司以750万吨的油气产量为十一五圆满收官。 吉林油田通过加强地质综合研究,不断创新勘探思路、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大力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和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年油气产量从2004年的500万吨飞跃到20...

2010年,吉林油田公司以750万吨的油气产量为“十一五”圆满收官。

吉林油田通过加强地质综合研究,不断创新勘探思路、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大力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和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年油气产量从2004年的500万吨飞跃到2010年的750万吨,成为我国东部陆上增产幅度最大的油田。

作为典型的“三低”油田,吉林油田具有“低渗透、低丰度、低产量”的明显特征。吉林通过深化火山岩成藏认识,松南深层天然气获得重大突破,天然气开发前景“一片光明”,从而发现了长岭断陷和英台断陷两个千亿立方米含气区。在这一勘探理论指导下,主要依托长岭气田发展起来的松原采气厂,今年油气当量产量将跨越百万吨。

吉林油田首创了“深盆油”成藏理论,让一度“山重水复”的扶余油田,走入了“柳暗花明”的境界,年产原油重上百万吨。在这一新理论指导下,扶杨油层提交的三级储量区范围逐步扩大,在古隆起围斜、近凹斜坡和凹陷中部落实了4个亿吨级储量区。

吉林油田发展完善了三角洲前缘相带成藏认识,拓展了岩性勘探新领域。这一理论亮点的最大受益者是乾安油田,黑帝庙地区具备与大情字井油田整体连片含油的勘探前景。乾安油田“十一五”期间,原油年产连续4年跨越百万吨。

“十一五”期间,吉林油田建立了近物源高砂地地区成藏机制,取得了坡折带三角洲滑塌浊积体成藏新认识;深化了伊通盆地断褶带成藏认识,发现亿吨级含油区。

“十一五”以来,吉林油田首次提出“西北缘断褶带”的概念。伊通盆地成盆晚期其西北缘受到强烈的走滑挤压,形成了一系列挤压走滑成因的构造,在西北缘形成规模较大的断褶带;断褶带内挤压背斜完整,断层封闭性好,为形成构造有利、封闭性好、扇体发育的含油气圈闭带奠定了基础。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西北缘断褶带成藏条件良好,是富集油气的效益区带,目前开发工作已经提前介入,形成了亿吨级规模效益储量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吉林油田要想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要想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十一五”以来,吉林油田公司把资金、技术、人才重点投向勘探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些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日益成为油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秘密”武器。

第一是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它进一步拓展了勘探领域。包括超浅层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针对水域、城区和山地等复杂地表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和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等。

第二是针对不同探区的地质特点,形成了一套综合解释技术系列。包括扶余油层多期叠加连片河道砂体识别技术、高台子油层薄互层储层多属性河道识别技术、重磁震联合攻关识别深层火山岩技术等。

第三是针对复杂储层配套钻井技术。包括欠平衡钻井技术助推深层天然气勘探、伊通盆地敏感性储层保护技术等。

第四是复杂储层流体识别技术。“十一五”以来,针对吉林探区复杂储层流体识别问题,吉林油田公司一方面攻关复杂岩性油藏油水层定量解释技术,有效解决了伊通盆地复杂砂岩岩性识别、泥浆侵入校正及油水层识别等难题;另一方面引进斯伦贝谢测井新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火山岩测井评价技术攻关,解决了深层火山岩岩性岩相识别、裂缝评价及气层识别等难题,测井27口,火山岩的测井解释符合率在80%以上。

第五是油层改造技术,有效提高了低孔、低渗储层产能。包括松南深层天然气复杂气藏压裂改造技术、伊通盆地敏感性储层压裂改造技术等。

沉寂的油层被开启,吉林石油人满心欢喜。“十一五”期间,吉林油田相继发展了七个亿吨级含油气区,一个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