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推动外商在华能源投资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5-11  来源:全球石油化工网  关注度:0]
摘要: 4月26日,挪威船级社(DNV)宣布DNV KEMA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公司在北京设立亚太地区总部,主要致力于输配电和清洁能源服务。这是继今年2月DNV收购KEMA74.3%的股份、组建DNV KEMA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公司后的又一举措。事...

    4月26日,挪威船级社(DNV)宣布DNV KEMA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公司在北京设立亚太地区总部,主要致力于输配电和清洁能源服务。这是继今年2月DNV收购KEMA74.3%的股份、组建DNV KEMA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公司后的又一举措。事实上,随着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重要性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能源公司更加关注中国。DNV集团首席执行官麦恒力称,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关注清洁能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北京设立亚太总部正是顺应了中国能源大发展的这个趋势。

    新能源、能效合作前景大

    中国计划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未来10年,中国电力产业的投资将达11万亿元,其中电网建设将投入2.5万亿元。麦恒力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今年3月份,DNV KEMA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旨在加强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输配电的咨询、测试和认证服务方面的合作。两家公司自2011年开始在新能源并网领域展开合作。

    对于中国发展智能电网,麦恒力充满信心地提到:“提高能效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能更好平衡电力供需关系。智能网包括智能电网和智能气体管线网,通过将物理的电网和天然气网与互联网相连,也就是用信息技术智能地运行电网或天然气网,能更好为能源领域服务。” DNV KEMA在智能电网领域实力雄厚,高德纳咨询公司在一项研究中把DNV KEMA列为全球三大智能电网专业服务提供商之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风电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都处于世界前茅,不过随着产能的扩大,问题也逐渐显现,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为发电并网带来难题。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估计,中国在2011年因电网能力问题而损失约100亿千瓦时的风力发电量。对此,麦恒力认为,中国部分风电装机面临电网消纳的问题,这不容忽视,欧美在风能发电上技术相对成熟,中国可以加以借鉴。关于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未来还需要补贴扶持。近来,我们看到海上风电造价有所降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10年内,海上风电将飞速发展。另外,届时海上风电项目维护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人们对海上风电的认可程度也将提高。

    天然气市场值得期待

    由于天然气的环境效应好于石油、煤炭等其他传统燃料,加之全球页岩气产量丰富,业界唱好天然气的呼声越来越高。麦恒力表示:“未来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将占重要比重,因为天然气发电厂的碳排低于火电厂,同时全球天然气储量又相当丰富,相比不断攀升的原油价格,天然气价格保持稳定。目前,除了开采传统天然气外,中国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页岩气生产,这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液化天然气,中国的消费比例未来也将有所增加,中国不少地区正在建液化气接收站,我们对此正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对于页岩气开发所引起的争议,麦恒力认为,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缺乏与民众的足够沟通,信息不透明使民众对此有所恐惧。此外,对于页岩气开采,目前并没有全球标准,DNV正在制定页岩气开采标准,预计将在今年夏季颁布。“页岩气的开采深度通常是地下1000—2000公尺间。我并不认为开采页岩气会造成地震,可能会产生小震动,但不会是地震。另外,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气井整体结构需要更好地完善,特别是对井壁的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出现泄漏,就会影响地下水。页岩气开采需要很多水,我们有必要对开采中所用的水进行循环使用,同时也保证不会造成污染。虽然页岩气开采存在这些挑战,但是我相信随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页岩气开采会是环境友好型的。”他说。

    美国页岩气的繁盛引起全球关注,更有观点认为“北美可能成为下一个中东”,麦恒力认为:“页岩气的确改变了一些国家能源现状,单从价格盈利来看,美国天然气未来有望出口。目前美国天然气价格是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液化之后的价格是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再加上运输成本,其价格升至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但是如果销售到日本,其终端市场价格将达到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因为页岩气的探明,未来美国国内天然气消费将继续增长,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发电领域。”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