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的出海经:关键在购长湖资产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12-11  来源:东方早报  关注度:0]
摘要:   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883.HK,简称中海油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油气运营商尼克森Nexen的交易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这桩金额最大的中国海外收购案已接近收尾。   尽管该项交易还需获得美国等相关国家的批...

  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883.HK,简称中海油)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油气运营商尼克森(Nexen)的交易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这桩金额最大的中国海外收购案已接近收尾。

 

  尽管该项交易还需获得美国等相关国家的批准,但瑞信分析师DavidHewitt在一份报告中预计,中海油料如期于今年底前完成收购计划。

 

  是时候讨论中海油这一“超级交易”的成功之道了。尽管此番交易后,加拿大方面几乎关闭了外国国企对该国油砂的投资大门(详见早报12月10日A24 版《加拿大总理谈中海油大交易:外国国企购油砂“下不为例”》),但加拿大的天然气资产并未被排除在外国国企的并购名单外。探讨如何在加拿大撮合能源交易,仍有必要。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中海油与尼克森的深入接触乃至共同参与同一区块作业的经验、提前与当地政府接触,以及加拿大特殊的能源结构等,都是此次交易最终得以达成的有力砝码。

 

  “没搞突然袭击”

 

  中海油并非常胜将军。7年前,中海油曾出价185亿美元现金,试图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企业优尼科(Unocal),结果大败而归。

 

  “当时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受了业界的一些游说,最后把这笔交易给否决了。”Martec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介绍。

 

  教训当然要吸取。譬如,不再像出价优尼科一样,搞突然袭击。

 

  据英国《金融时报》描述,今年7月的一个雨天,在中海油母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杨华走进了伦敦西区的一家酒店,与石油行业资深人士、尼克森董事长巴里· 杰克逊(BarryJackson)会面。两个月前,在温哥华一次会议上,中海油方面向尼克森提出过收购建议,被尼克森董事会以价格过低为由拒绝。但在那个寒冷的周二,杰克逊和杨华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不仅能为中海油展开收购尼克森行动铺垫道路,还有助于中国回归大规模公开市场收购领域。

 

  这种行为模式与之前收购优尼科“突然袭击”的隐秘作风非常不同。竞购优尼科期间,杨华是中海油首席财务长。

 

  英国《金融时报》称,杨华花了大量时间向收购目标表达诚意。此外,为争取加拿大的支持,中海油决定将其北美地区的总部迁到加拿大卡尔加里,保留尼克森全部员工,甚至承诺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二次上市。“从一开始,中海油就把了解(法律)规定、了解政府及行业的要求作为一项优先要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购尼克森交易的消息于今年7月宣布前,中海油还非正式地接触了尼克森资产所在地的一些官员,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和尼日利亚,以便让他们有个准备。

 

  长湖资产是关键

  细节并不仅限于此。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指出,此次收购能够成功,从微观上看,得益于2011年中海油斥资21亿美元,收购油砂开采商OptiCanada的交易。这一收购为中海油与尼克森进行深度接触提供了机会。

 

  OptiCanada的主要资产为其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长湖(LongLake)项目中所持的35%股份,该项目的另一持股方是尼克森。中海油在长湖项目中与尼克森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该项目中方负责人是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志。

 

  “尼克森收购案的关键在于理解长湖。”一名与收购案关系密切的人士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中海油收购Opti的时候,用行动证明自己对长湖有信心,也有信心解决好长湖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中海油收购Opti的消息公布不到一年,方志已开始为收购尼克森做准备了。

 

  此外,曹寅提到一点:“美国本土的油气开采进展很快,本身就可能不再成为加拿大那些油气企业的顾客,而变成竞争者。再者,美国的能源需求未来是上升还是下降,也还是未知数。”

 

  曹寅称,加拿大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大宗买家,而中国就是非常理想的对象。如果哈珀政府把中海油给拒了,那么以后跟中国做生意也不太方便了,将来加拿大是有求于中国的。

 

  加拿大是全球第六大原油生产国,其最大的出口产品是原油;未来几年,新增产量将大部分来自油砂。而只有依赖于外国投资,阿尔伯塔省的油砂资源才能获得开发。

 

  今年9月,中国和加拿大签署了中加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目标转向在产资产

 

  完成这笔151亿美元的交易后,中海油能够享有加拿大的油砂资源和在英国北海的油田资源。

 

  瑞信分析师DavidHewitt在一份报告中称,该项收购将使中海油2013年的产量提升33%,税前溢利将提升19%。

 

  新华海外财经分析,此番收购体现出中国油气企业收购的新思路。虽然中国能源企业最初主要致力于在巴西、委内瑞拉和美国等国收购发展潜力巨大的上游资产,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交易可能预示,中国能源企业正加速将收购目标转向在产资产。尼克森北海资产去年原油日产量约85000桶,预计到2014年日产量将提高26000桶。

 

  曹寅解释,之所以关注在产资产,很关键一点是中国的油气企业现在能力相比壳牌BP这样的国际油气巨头还不行,点石成金的能力很弱。

 

  “中国公司在潜力区块需要依附于作业方。这样的话意义就很小了,作业者在油气开发领域的权力非常大,甚至比股东更重要。如果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那么在潜力区块会很尴尬。”曹寅称,“蛋糕是很大,但是没法切,就得请别人,但别人切多切少,什么时候切,用什么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别人手中。这个买下来,不是等于给别人做嫁衣么。”

 

  有分析人士称,现在购买一些成熟生产的资产,一方面已经有工业油流了,作业难度小,财务模型清楚,容易计算。再者,可以利用这些海外区块练练手,逐渐锻炼自己的海外队伍以及开采技术。有了这些之后,再去啃那些潜力区块也不迟。

 

  未来消化问题

  潜在隐忧依然不少。

 

  在中海油此次收购之前,中国石油企业的绝大多数海外投资,都是对寻求融资的项目进行少数股权投资。此番中海油则是全盘拿下尼克森。

 

  “继续保持独立,尼克森各地区的分公司仍由原有那批人去管理,将来尼克森也会实现在加拿大上市。那么问题来了,将来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大?”曹寅称,“本身尼克森这样成体系的油气公司,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个外国公司去并购它,本来就不是很方便。更何况是一家中国公司,更难。无论管理能力、商业差异还是政治差异,很可能导致尼克森留下来的那批人不听话。”

 

  在曹寅看来,买下一家公司,却发现对其没有控制力,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这在中国公司的并购中并不少见。三大油中就有一家在哈萨克斯坦有项目,但结果是,中方的项目经理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中海油没能实现对尼克森的掌控,未来会很混乱。

 

  摩根士丹利特别提到一点,尼克森过去数年的生产表现不济,成为是次交易的主要忧虑。

 

  曹寅认为,“这次意义肯定很大,中国第一次以NOC(国有石油公司)收购一家有品牌有规模的IOC(国际油气巨头)。但能否运营成功,是未知数。外国公司要想融入中国的央企体制、文化背景,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中海油倒是中国央企里面比较西方化的企业,而且规模也小,不像中石油中石化那么巨大。”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未来的机会可能更多。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能源厅亚洲事务高级顾问姜闻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新规定实际上对外国国有企业大规模购并加拿大能源企业关上了大门,今后中国私有企业将获得新机遇,在加能源领域有相对更大的施展空间。他预计不久将出现中国私有企业投资加拿大能源领域的高潮。

 

  姜闻然说,中方应对在加拿大的投资战略进行重新计划和部署。如果中国国有企业意欲投资加拿大能源企业,可以考虑采取收购少数股权和合资合作经营的途径。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中海油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