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压裂装备制造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2-20  来源:石油与装备杂志  关注度:0]
摘要:   市场有高峰,也有低谷。对企业来说,面对机遇和新变化,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不断地研发、推出与市场对路的产品,则是发展的根本。   在压裂装备方面,胥云建议,针对我国多丘陵,黄土塬地貌的西南及长庆油田等道路行驶困难,...

  市场有高峰,也有低谷。对企业来说,面对机遇和新变化,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不断地研发、推出与市场对路的产品,则是发展的根本。

 

  在压裂装备方面,胥云建议,“针对我国多丘陵,黄土塬地貌的西南及长庆油田等道路行驶困难,井场较小的状况,研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高功率压裂车,以及提高体积压裂、高温超深井压裂装备的耐受性,今后需要重点攻关。”

 

  “最新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已经量产并投入使用新型2500型压裂车,其重量较现在的同类型压裂车轻15吨左右,长度短3米左右。这套装备非常适合中国的地貌特点。”他建议,“国内要尽快组织调研引进,助推国产化压裂车的技术进步。”此外,“20,000Psi的高压管汇、占地面积更小的重叠式地面储液罐、满足‘工厂化’作业的连续输砂设备等,均需要引进或自主研发。”

 

  在北美地区,非常规油气藏的体积改造大多地面条件较好,井场较大,目前大量的支撑剂泵送大多采用专门的输砂车。“国外的输砂车一般分4个车厢,每个车厢容量不同,可满足不同粒径支撑剂存放,并利于施工中随时调换不同粒径支撑剂,最大输砂速度可以达到5.1立方米/每分钟,而国内南方页岩由于地貌关系井场小,很难采用这样的设备。”但他建议,“在北方一些区域可以考虑使用,国内可以考虑进行研发。”

 

  在压裂工具方面,王长宁指出,“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为适应稳产及提高采收率要求,特殊井身结构井(套损修补后的小井眼井、大斜度侧钻井等)将愈发普遍,以及多层段井的分压、分试、分采、分注等精细化改造开发要求也越来越高,形成与老油田增产、稳产技术要求相适用的井下工具,是石油装备发展的技术方向之一。”

 

  另外,他建议说:“无水压裂在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中具有环保、节能、储层伤害低、增产效果好的技术优势,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作为一项新的压裂技术,目前国内还尚未形成相应的配套装备,限制了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与之配套的装备产品是一个市场发展趋势。”

 

  “加拿大的无水压裂技术主要使用LPG,这是在加拿大天然气出口美国大幅度降低,产能过剩时的一种用途,在中国难以有充足的LPG气源。换一个思路看,使用超临界CO2技术有可能在中国推动无水压裂技术。比如,吉林油田有二氧化碳气田。但二氧化碳采出地面后又注入地下,是否经济,如何解决碳排放,以及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如何去找这样的气源呢?”胥云指出,这些问题或将给装备制造业以及新技术应用提出发展思路。

 

  页岩气开发对装备需求有新的变化,马家骥指出,“由于页岩气开发,单井需要20~30段压裂,基本上呈白天工作、晚上换泵头的工作方式,泵头已经成为易损件,需求大幅上升。在开发压裂泵头的过程中,准备成套条件,刚好能适应国内非常规油气开发需要。”因此,他建议,“要加快压裂泵泵头的开发步伐。”另外, “钻井泵生产厂家可以充分利用泥浆泵生产条件和过剩产能,转向压裂泵制造。”另外,“应该重视页岩气核心勘探开发工具的科研攻关,以及开发模式上的探索创新,要考虑十年以后的发展。

 

  胥云指出,“未来,设备能力的不足将越来越制约中国储层改造技术的大量应用,尽管中国已经能够制造出2500型压裂车来,但设备配件的长时间施工能力,特别是材料技术与北美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花大力气攻关。

  在西南地区,目前中石油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已经获得每天13~15万方页岩气的效果,并在按照“井工厂”的模式优选“甜点”进行钻井,预计明年将开始进行工厂化压裂试验,探索降低成本的非常规有效开发的技术之路。

 

  “可以预期,在中国石油寻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页岩气低成本、高效开发技术模式的时候,对未来体积改造技术、装备与工具的发展,必将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胥云说。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