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进入了“PM2.5焦虑时代”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3-07  来源:全球石油化工网  关注度:0]
摘要:   ●公众、媒体、政府都有这样的焦虑情绪,其积极面值得肯定,说明整个社会的环境意识开始了一次大觉醒。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知道,中国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主持人:本报记者龚丹...


 

  ●公众、媒体、政府都有这样的焦虑情绪,其积极面值得肯定,说明整个社会的环境意识开始了一次大觉醒。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知道,中国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主持人:本报记者龚丹韵

  ●嘉宾:戴星翼(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解放观点:如今,PM2.5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话题,几乎入侵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过节放鞭炮与PM2.5的关系、接送小孩如何躲过PM2.5、饮食和健身如何防治PM2.5、尾气排放和能源战略之争,甚至连烧烤店及中国人的烹饪方式也在批判之中,几乎每天都有新话题与PM2.5挂钩。您觉得大家是环保意识觉醒了,还是有点反应过度?

 

  戴星翼:反应过度的成分肯定有一些。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公众、媒体、政府都有这样的焦虑情绪,其积极面值得肯定,说明整个社会的环境意识开始了一次大觉醒。

 

  原先与污染有关的新闻也不少,比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每次一报道,公众都会关注,但过一阵儿也就忘了,更像一个旁观者。PM2.5不同,因为空气无所不在,空气污染与每个人都有最直接的关系,由此导致人人都对环保有了切肤之痛。未来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PM2.5会天天伴随人们的生活,甚至影响生活习惯、社会决策乃至文化习俗。

 

  解放观点:所以有人说,我们是不是进入了一个PM2.5焦虑时代?发展模式和方向,会不会有新拐点?

 

  戴星翼:我们知道,原先的发展模式是高消耗、高排放。从中共十四大开始就已经倡导发展方式的转型,只是到现在还处在转型中。其中也确实存在两难,一方面随着GDP基数变大,继续维持高速经济增长已经很困难,投资驱动型的增长必然拉动钢铁水泥这样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这是环境恶化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资源和环境的形势已经迫使我们加快改变发展模式,雾霾问题无非再一次向我们重申了这一点。

 

  GDP多增长几个百分点,现在大家的感受已经不大明显,但对环境污染,每个老百姓都能切实感受到,所以难免焦虑。总的来说,无论我们愿意与否,现在已经到了环境问题倒逼发展模式转型的阶段。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济起飞,60年代出现环境问题,70年代开始全面治理,80年代重要的环境问题基本得到改善,光化学污染造成的气喘病开始减少,前后大概历经30年。这也是前车之鉴。

 

  解放观点:现在,很多人提出治理PM2.5的各种方案,每次都惹来热议。也有人提出,与其花费大量金钱改善油品,不如先治理煤炭,因为煤炭对大气的影响大得多。空气污染的因素成千上万,究竟哪一个才是最事半功倍的办法呢?

 

  戴星翼:我不认为烹饪方式与空气污染有很大关系,毕竟贡献率太小。但我还是建议大家改变烹饪方式,这对健康有利。

 

  至于煤炭,理论上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我国是全球用煤大国,目前70%的能源依然是煤炭,而煤是全世界最脏的能源。但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暂时摆脱不了煤炭,因为我国油和气的拥有量很小,相对来说煤炭比较多。如果像英国当初那样,一下子把所有煤炭都改成天然气,电厂发电也使用天然气,那么对我们庞大的国家规模来说,就意味着能源的70%都要依赖国外进口。这从战略上来讲非常可怕。

 

  当年,“雾都”伦敦就是靠煤改气和淘汰重化工业的方式彻底根治的。但我们暂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一下子很难摆脱,只能在少数大城市扩展天然气的普及率。我们的出路是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比如可以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集成各种转化和利用技术等。这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但会导致能源成本上升。

 

  总而言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能源、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总是相互掣肘,最事半功倍的方法,还是整体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解放观点:这么说,环保将是未来长期困扰文明发展的一大瓶颈。

 

  戴星翼:环保确实在倒逼文明的走向。人类发展中做的这些事情,肯定要付出代价。以前不理解,以后大家会理解。比如说每人拥有一辆车好不好?住房人均面积非常大好不好?汽车尾气污染现在众所周知,而造太多房子,使用大量钢筋水泥,同样也会引起严重污染。

 

  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驾驭能源的历史。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每个人消耗7吨标准油,英国人均只有3.5吨,意大利人均才3吨。1个美国人抵得上2个英国人,或者18个印度人的消耗。所以美国的生活方式是举世公认的不健康,西方国家对此都是一片骂声。我们的生活方式更不应该处处向美国看齐。真正的文明,就是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后,人类尽可能做到节约能源。

 

  解放观点:当PM2.5成为流行思维,究竟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步入“PM2.5焦虑时代”?

 

  戴星翼:目前,我们要更多关注技术上的节能。比如电器从定频变成变频,钨丝灯改成节能灯。一方面,技术发展伴随着能效提高,不带来能效提高的进步都不是真正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使得人类开拓更多的领域,产生了反弹效应。就是说,一边节能,一边又使用更多能源。比如过去用钨丝灯泡,一个灯就用一只灯泡,现在有了节能灯,一个灯吊上七八个灯泡大家也觉得经济上没负担。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知道,中国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比如,是否需要汽车社会?如何优化城市功能?一些郊区规划了“新城”,但假设新城不解决就业,变成了“睡城”,人们只是回来睡觉,每天上下班,钟摆人口大规模迁徙,那么将会加大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对于20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来说,优化城市功能,降低无谓的运动和消耗,想明白究竟要过怎样的日子,才是治理PM2.5的最佳思路。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