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口井到一片油田 中石化西北油田发现30年综述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4-09-22  来源:亚心网  关注度:0]
摘要:   30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来说,从1984年到2014年的30年时间,造就了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国内陆上十大油田之一塔河油田。   从30年前的一无所有到30年后年产...


 

  30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来说,从1984年到2014年的30年时间,造就了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国内陆上十大油田之一——塔河油田。

 

  从30年前的一无所有到30年后年产油气当量突破900万吨,西北油田连续17年保持生产箭头向上,成为了中石化上游板块发展的中坚力量。

 

  9月12日,记者前往塔河油田,探寻30年发展的足迹,展现一个科技、环保、先进的油田企业。

 

  28米牵出大油田

 

  戈壁滩上,一棵火红的“采油树”孤零零地立在地面上,像一个忠实的守护者,守护着塔河油田。采油树前的石碑简约庄重,上面写着“沙参二井”字样。不远处的纪念雕塑和浮雕墙告诉记者,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个惊天动地、生死相搏的故事。时光倒回到1984年9月22日。西北石油地质局第一普查勘探大队6008钻井队正在沙参2井钻探施工。在钻至5363米时发现了白云岩,但并没有发现石油和天然气的任何踪迹。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坚持下,6008钻井队继续钻进,当钻至5391.18米时,发生了井喷。正是这28米的坚持,沙参2井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984年9月22日,巨大的油流和着天然气从地下5391.18米喷涌而出。沙参2井的油气突破是我国海相油气的首次重大发现,拉开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这口井从1984年9月22日生产到1995年7 月31日停产,11年间累计生产原油15.16万吨,天然气4.51亿立方米。

 

  为了纪念这口井的重大意义,1991年中国地质矿产部和自治区政府在沙参2井竖起了纪念碑。

 

  沙参2井的发现掀开了塔河油田的盖头,中石化西北油田承担起了这个大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工作。此后,塔河油田先后发现了沙46井、沙48井等一批高产油(气)井,形成了多个油气生产区块。截至2013年底,塔河油田探明储量达到16.74亿吨油当量。西北油田的原油年产量也由34万吨上升至900万吨油当量,累计贡献油气产量达到8802.59万吨,跻身我国陆上10大油田行列。

 

  守住油田碧水蓝天

 

  三组太阳能板,一棵“采油树”,一套太阳能原油集输加热装置,几口储油罐和一套视频监控系统构成了AT22井场,整个井场看不到一个看井人员,也听不到轰鸣的柴油发电机声。井组和不远处的胡杨树、红柳、河流组成了一幅油田与自然和谐并存的美图。据负责油田电力管理的工作人员介绍,AT22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2012年3月建成投产,利用太阳能转化为井场提供所需电能,两年时间累计发电6.4万千瓦时,每年节约费用43万元。

 

  除了降低油田生产成本,AT22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还改变了油田生产的方式。以往需要4至6人看守的井场变成了无人值守,员工只需要定期检修设备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即可。

 

  在AT22井场还有一个新的环保利器——太阳能集输加热装置。

 

  塔河油田开采的原油多为稠油,这种近乎于沥青的稠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高于70℃的高温对管道中的稠油进行加热后,才可以畅通地流动。

 

  加热,就成了为塔河油田稠油在集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传统的加热方式都是用柴油或者天然气燃烧释放热能,但在AT22井看不到任何燃烧装置。今年4月,西北油田在AT22井安装了太阳能集输加热装置,太阳能照射产生的热量足以满足集输加热需求。据了解,该套太阳能集输加热装置每年可节约天然气267万立方米,年节约标煤230吨。

 

  AT22 井只是塔河油田上千口井当中最普通的一口。记者在塔河油田采访的过程中发现,环保、科技的理念处处展现。含油污泥处理后不仅回收了原油,泥土还可以制作路砖、甚至种花种草;发电厂天然气发电机组的尾气余热价值高,油田就回收利用替代周边厂区和基地的加热炉;环境保护站的泥浆回收再利用项目,不仅大大减少了环保压力,并且降低了作业成本。

 

  据悉,西北油田从2013年下半年起,在3年内投入5000万元资金,在塔河油田实施10个环保项目,进一步推进碧水蓝天的生态大油气田建设。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中石化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