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设备运维问题浅析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5-01-09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风电设备运维指整个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期间的维护、检修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包含风电机组输电线缆进入风电箱式变压器完成一次变电前的所有设备和元器件,以及相应的控制软件、检测系统和通信设备等。我国风电起步较晚,同时工业制造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发达...
    风电设备运维指整个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期间的维护、检修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包含风电机组输电线缆进入风电箱式变压器完成一次变电前的所有设备和元器件,以及相应的控制软件、检测系统和通信设备等。我国风电起步较晚,同时工业制造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发达水平,相比较于欧美风电技术发达、风电设备运维成熟的国家,我国风电设备的运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系统的、预见性的设备管理和运维体系。从设备运维的角度看,主要表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维策略后置
 
    目前在我国风电身为主要的运维策略是定期检修和事后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即除了规定的检修外,只有等到设备出现故障了再进行处理,从设备运行管理角度来说,这是运维的初级阶段,将设备的维修工作主要集中于设备故障后。
从发展历程看,工业设备的运维分为几个阶段:事后维修—定期维修—可靠性维修—全员生产维修—状态检修(视情维修)—风险维修。目前在风电设备维修方面美国大多采用风险评估、可靠性分析、寿命管理、预知性维修等技术策略;欧洲主要采用风险评估结合寿命管理为主的维修优化和管理策略;日本主要采用全员生产维修和寿命管理,结合风险评估、可靠性分析等方法的预防性维修策略。
 
    2.检测系统缺失
 
    目前我国风电运行阶段的监测主要集中于电气设备,控制中心能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主要包括风速风向、电机和变频器输出功率、伺服电机功率及扭矩、水压和油位、机组主要部位的温度和湿度等,而对一些风电部件,特别是关系到风电设备寿命、运行隐患的关键部件却缺乏有效的、系统的监测,如主轴监测、齿轮箱监测、实时振动监测、噪音监测等,以及电机、齿轮箱、叶片、变频器等状态监测。监测和检测的缺乏或不到位,导致运行阶段对风电设备的状态了解不足,对潜在的故障隐患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无法跟踪故障发展趋势,只能做预防维护和事后维护,而不能预先发现并提前解决故障隐患。
 
    3.分析方式落后
 
    风电设备的状态分析是风险评估、可靠性分析、寿命管理、预知性维修等运维工作的前提。我国大多风电引进过程中只是引进了设备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等生产和运行相关的技术与设备,而对风电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评估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方法确没有,使得前几年我国风电运维缺少专业的技能和设备,风电运维分析无从谈起,近几年开始引入一些专业的分析软件与检测工具,但不论是分析方式、技能还是经验方面,都还不能满足风电设备状态评估的要求。
 
    4.管理体系滞后
 
    风电设备运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运营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等。运营管理主要是风电项目的并网、可利用率、发电量、成本控制、操作规范、目标考核、组织措施等方面,是风电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设备管理主要是风电机组的检修规范、检修计划制定、状态监测、工具管理、备件管理等,是风电运维的主要工作;人员管理主要涉及到工作分配,以及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工作饱和度等综合的评价,技能培训等,重点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维护人员的合理分工。
 
    我国很多风电场场管理方面还比较粗放,运营管理计划性不强,缺少规范,或是借用了火电水电的一些管理措施,运营方和维护人员的指令不协调。设备管理预见性差,不论是风电机组的状态判断、维护计划的制定、还是风电备品备件的调配都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人员管理方面更是简单的分工协作,能力参差不齐、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后续培养不够,这些导致我国风电设备故障较多,处理故障时间较长等,影响到了风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整体上来说,我国风电设备维护体系还不够完善、技术实力落后、经验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风电设备运行不稳定,设备故障频出。随着我国风电装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运行时间的增长,以及风电设备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风电设备运维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复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对现有的风电运维方案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优化。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