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成也“多晶硅”败也“多晶硅”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4-16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电力网  关注度:0]
摘要: 中国光伏成也多晶硅败也多晶硅 尽管头顶清洁能源的光环,但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却一直与光伏产业如影随形。 3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目前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晶硅企业能耗和环...


    环保还是污染
 
    在讨论到底有没有污染以前,理清污染的源头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在光伏的整个生产环节中,多晶硅制造既是耗能最高的环节,也在“三废”排放方面首当其冲。

    多晶硅要在高温条件下提炼还原,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其生产中的副产品四氯化硅等属于危险化学品,若处理不当将产生危害。也正因此,多晶硅被视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但事实上,作为一种成熟的能源转化技术,光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是可以通过清洁生产技术解决的。比如,对四氯化硅等危险化学品,“首先可以通过冷氢化技术提高其转化率,再通过使用闭路循环解决四氯化硅以及三氯氢硅的排放问题,达到回收并重复利用的目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介绍说,“这样就不会造成污染。”

    所谓闭路循环,即所有生产的废料、废气可以在一个闭环系统里面重复使用,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污染。而这些措施和技术已有企业实施。“从国际经验来看,‘近零排放’在技术上是不存在瓶颈的。”常瑜肯定地对记者表示。

    孟宪淦也一再强调说,多晶硅污染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多晶硅生产技术最早来自欧美等对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它并非污染产业。之所以在中国产生了污染,跟其产业发展有关。”

    由于起步晚,且工艺和装备落后,我国的多晶硅产业有着先天的缺陷。据介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是从2007年才开始进入这一行业,其生产线主要依靠从德国、美国或俄罗斯引进,然后自行组装,设计产能多为1500吨/年,不但生产规模较小而且基本使用热氢化法。

    “国外一直都对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实施封锁垄断,尤其是在核心的尾气回收和废料处理、循环利用方面,同时他们也不在中国设厂,因此,国内引进的工艺和设备往往不成套,难成体系,技术也没法全然掌握,就导致了污染的排放。”孟宪淦告诉记者说。

    常瑜也对记者坦承,“由于初始投资比较大,且多晶硅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只有60%的企业采用冷氢化技术。而国际上这一比例为90%。”

    由于引进的产能相对落后,升级工艺流程和改造设备只能靠企业自身努力,但这对大多资历尚浅的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再加上早期多晶硅供不应求,受暴利驱动,该产业急速扩张。在缺少相关技术、环境标准的背景下,一大批多晶硅生产项目没有考虑到选址、能耗、环保、规模等因素就急于上马开工。

    “由于治污不达标且能耗偏高,企业不仅制造成本高,‘三废’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对于这一点,绿色和平在其调查报告有非常明确的阐述。

    “但光伏污染并非不可克服,这里边有历史原因,”孟宪淦强调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也一再重申,“我国光伏产业在投产初期可能有过污染现象,但目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进。”

    他表示,通过这两年的技术提升、设备改造,我国多晶硅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而没有达标的,也正在酝酿着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